A.住宅部分与非住宅部分之间应采用不开设门窗洞口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的不燃烧体楼板和2.00h的不燃烧体隔墙与居住部分完全分隔
B.居住部分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应独立设置
C.其他功能场所和居住部分的安全疏散、消防设施等防火设计,应分别按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的有关规定执行
D.居住部分的层数确定应包括其他功能部分的层数
E.住宅部分与其他功能场所的窗槛墙不应小于1.2m,并设置不小于1.0m防火挑檐
历年试卷
A.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200m2
B.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400m2
C.一个厅、室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
D.必须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E.幕布和窗帘应采用经阻燃处理的织物
A.不应设置在地下二层及二层以下当设置在地下一层时,地下一层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的高差不应大于10米
B.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00m2
C.一个厅、室的出口不少于两个,当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小于50m2,可设置一个出口
D.应设置防烟、排烟设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E.疏散走道和其他主要疏散路线的地面或靠近地面的墙上,应设置发光疏散指示标志
A.燃煤锅炉
B.采用相对密度为0.8的可燃气体做燃料的锅炉
C.采用闪点为50℃的柴油为燃料的锅炉
D.油浸电力变压器
E.有可燃油的高层电容器和多种开关用房
A.锅炉房、变压器室的门均应直通室外或直通安全出口
B.外墙开口部位的上方应设置宽度不小于0.8m的不燃烧体防火挑檐或高度不小于1.2m的窗槛墙
C.锅炉房、变压器室与其它部位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烧体隔墙和1.50h的不燃烧体楼板隔开
D.在隔墙和楼板上不应开设洞口,当必须在隔墙上开门窗时,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0.9h的防火门窗
E.锅炉房的储油间,其总储量不应大于1m3
A.地下二层
B.地下一层靠外墙部位
C.首层靠外墙部位
D.二层
E.屋顶
A.其总储存量不应大于1m3
B.总储存量不应超过锅炉使用8小时的量
C.储油间应采用防火墙与锅炉间隔开
D.当必须在防火墙上开门时,应设置甲级防火门
E.应设置事故储油设施
A.变压器室之间、变压器室与配电室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烧体墙隔开
B.变压器室之间、变压器室与配电室之间,应采用防火墙隔开
C.油浸电力变压器、多油开关室、高压电容器室,应设置防止油品流散的设施
D.油浸电力变压器下面应设置储存变压器全部油量的事故储油设施
E.油浸式变压器的总容量不应大于1260KVA,单占容量不应大于630KVA
A.火灾报警装置
B.设置与锅炉、油浸变压器容量和建筑规模相适应的灭火设施
C.燃气锅炉房应设置防爆泄压设施
D.燃气、燃油锅炉房应设置独立的通风系统
E.紧急的装置的应急
A.地下二层
B.地下一层
C.首层
D.二层
E.高层房屋顶
A.2.0h的隔墙
B.1.0h的楼板
C.1.5h的楼板
D.甲级防火门
E.乙级防火门
A.A
B.A1
C.B1
D.B2
E.B3
A.顶棚装修材料
B.墙面装修材料
C.地面装修材料
D.隔断装修材料、固定家具
A.消防水泵房
B.固定灭火系统钢瓶间
C.无自然采光楼梯间
D.封闭楼梯间
E.走道和安全出口门厅
A.高度为58m的一类高层办公楼
B.高度为120m的高层民用建筑
C.二类高层民用建筑中座位数为600座的观众厅
D.高层民用建筑中座位数为1000座的会议厅
E.多层民用建筑
A.挡烟垂壁
B.上下层连通的中庭其连通部位的墙面
C.上下层连通的中庭其连通部位的顶棚
D.上下层连通的自动扶梯其连通部位的墙面
E.上下层连通的自动扶梯其连通部位的顶棚
A.消防控制室
B.配电房
C.变压器室
D.通风和空调机房
E.消防水泵房
A.建筑面积小于100m2的房间
B.采用防火墙与其它部位隔开时
C.当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小时的隔墙与其它部位隔开时
D.采用乙级防火门窗与其它部位分隔时
E.采用甲级防火门窗与其它部位分隔时
A.自动报警系统
B.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C.室内消火栓系统
D.机械排烟系统
E.发光疏散指示标志
A.耐火极限不低于2.0h的隔墙
B.耐火极限不低于1.0h的楼板
C.耐火极限不低于1.5h的楼板
D.乙级防火门
E.甲级防火门
A.面积小于500m2
B.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C.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D.采用耐火等级不低于2h的隔墙、甲级防火门、窗与其它部位隔开
E.面积小于1000m2
A.地下公共建筑的疏散走道的顶棚
B.地下公共建筑的疏散走道的墙面
C.地下公共建筑的疏散走道的地面
D.地下商场、地下展览厅的售货柜台
E.地下商场、地下展览厅的固定货架
A.风机设置在单独的通风机房内
B.送风干管上设有止回阀
C.空气不应循环使用
D.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h的隔墙和1.5h的楼板和其它部位隔开
E.隔墙上开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A.通风空调系统的管道
B.接触腐蚀性介质的风管
C.接触腐蚀性介质柔性接头
D.风管的保温材料
E.风管的消声材料和粘结剂
A.楼梯间形式
B.出口数量
C.疏散距离
D.疏散宽度
E.疏散诱导指示
A.甲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100m2,且同一时间生产人数不超过5人
B.乙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150m2,且同一时间生产人数不超过10人
C.丙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250m2,且同一时间生产人数不超过20人
D.丁戊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400m2,且同一时间生产人数不超过30人
E.地下、半地下厂房或厂房的地下室、半地下室,其建筑面积不超过50m2,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15人
A.安全疏散设施的构造形式
B.疏散人数
C.建筑耐火等级
D.消防安全设施
E.人群性别
A.敞开楼梯间
B.封闭楼梯间
C.防烟楼梯间
D.室外楼梯
E.金属楼梯
A.烧水间
B.可燃材料储藏室
C.垃圾道
D.甲、乙、丙液体管道
E.电梯
A.当不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的要求设置
B.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甲级防火门等措施与其他走道和房间隔开
C.除楼梯间的门之外,楼梯间的内墙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
D.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人员密集的的丙类厂房设置封闭楼梯间时,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E.顶棚、墙面和地面的装修必须采用A级装修材料
A.二层医院
B.三层商店
C.设有歌舞厅的三层地上民用建筑
D.四层旅馆
E.五层办公楼
A.地下层数为三层及以上的商店
B.一类高层民用建筑和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公共建筑
C.塔式高层住宅
D.十八层以下的单元式住宅
E.十二层及以上的通廊式住宅
A.高层医院
B.十八层通廊式住宅
C.重要的高层科研楼
D.建筑高度为24m的办公楼
E.十五层塔式住宅
A.消防电梯应设置前室
B.在首层的消防电梯井外壁上应设置供消防队员专用的操作按钮
C.消防电梯轿厢的内装修应采用不燃烧材料且其内部应设置专用消防对讲电话
D.消防电梯的井底应设置排水设施,前室门口宜设置挡水设施
E.消防电梯的的动力与控制电缆、电线应采取防水措施
A.建筑高度不超过32m的高层厂房
B.甲类多层厂房
C.乙类多层厂房
D.丙类多层厂房
E.丁戊类多层厂房
A.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的人员密集的厅、室以及歌舞娱乐场所的安全出口宽度
B.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学校、商店等多层公共建筑中,四层及四层以上各层的疏散楼梯净宽度
C.高层民用建筑中设有固定座位的观众厅内的疏散走道的净宽度
D.高层民用建筑内走道的净宽
E.高层民用建筑疏散楼梯间及其前室的净宽度
A.楼梯间入口处应设前室、阳台或凹廊
B.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C.前室的面积,居住建筑不应小于6.00m2,公共建筑不应小于10.00m2
D.楼梯间应采用不低于B1级的材料装修
E.楼梯间应按规定设置防烟排烟设施
A.当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1500m2时,应设1台
B.当大于1500m2但不大于4500m2时,应设2台
C.当大于4500m2时,应设3台
D.消防电梯宜分别设在不同的防火分区内
E.十五层的单元或住宅每个单元应设1台
A.高层建筑的裙房
B.30m高的省级防灾指挥调度楼
C.十二层的单元式住宅
D.十一层的通廊式住宅
E.三层商店
A.自动扶梯
B.电梯
C.室外楼梯
D.垂直金属梯
E.敞开式楼梯
A.敞开楼梯间
B.封闭楼梯间
C.防烟楼梯间
D.室外楼梯
E.消防电梯
A.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非封闭楼梯间的距离,当房间位于两个楼梯之间时,应按规定减少5m
B.敞开式外廊建筑的房间疏散门至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可按规定增加3m
C.建筑物内局部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其安全疏散距离可按规定增加25%
D.楼梯间的首层应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或首层采用扩大封闭楼梯间
E.房间内任一到该房间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疏散门的距离,不应大于规定的袋形走道两侧或层端的疏散的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
A.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B.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他障碍物
C.公共建筑的楼梯间内不应敷设可燃气体管道
D.当多层住宅建筑的楼梯间内必须设置可燃气体管道时,应采用金属套管和设置切断气源的装置等保护措施
E.楼梯间宜靠外墙设置
A.栏杆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0m,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m
B.倾斜角度不应大于45°
C.楼梯段和平台均应采取不燃材料制作。且平台和梯段的耐火极限应符合一定要求
D.通向室外楼梯的门宜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室外开启
E.除疏散门外,楼梯周围1.5m内的墙面上不应设置门窗洞口。疏散门不应正对楼梯段
A.居住建筑防烟楼梯间前室的面积不应小于4.5m2
B.公共建筑消防电梯前室的面积不应小于6.0m2
C.公共建筑防烟楼梯间前室的面积不应小于6.0m2
D.当防烟楼梯间与消防电梯间共用前室时,工业建筑不应小于10m2
E.当防烟楼梯间与消防电梯间共用前室时,居住建筑不应小于10m2
A.建筑面积大于500m2的地下商店
B.设置在建筑地上四层的网吧
C.总建筑面积为7000m2的商场
D.建筑高度为105米的酒店
E.一类高层住宅
A.建筑面积为600m2的地下商店
B.设置在建筑地上四层的建筑面积为500m2网吧
C.总建筑面积为6000m2的商场
D.建筑高度为110米的办公楼
E.一类高层住宅
A.使用性质
B.火灾危险性
C.消防设施
D.耐火等级
E.安全疏散
A.安全出口数量和宽度
B.楼梯形式
C.疏散距离和宽度
D.设置疏散指示标志
E.火灾自动报警类型
A.净高
B.净宽
C.承压
D.回车
E.减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