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资料找试卷就是这么简单
快捷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考试资料首页> 建筑类> 消防工程师> 二级消防工程师

剧院舞台下面的可燃物品储藏室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的不燃烧体墙与其他部位隔开。

相关推荐
1应急照明灯和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应设难燃烧材料制作的保护罩。()

A.正确B错误

2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楼梯间的余压应为()Pa。

A.20-30
B.30-40
C.40-50
D.50-60

3带裙房的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当裙房以上部分利用可开启外窗进行自然排烟、裙房部分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时,其前室或合用前室应设置()

A.机械排烟设施
B.正压送风系统
C.向疏散方向开启的甲级防火门
D.向疏散方向开启的丙级防火门

4()应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防烟设施。

A.高层建筑的地下水泵房
B.消防电梯井
C.消防控制室
D.封闭避难层(间)

5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的楼梯间宜()设一个加压送风口,前室的加压送风口应设每层一个。

A.每隔四至五层
B.每隔二至三层
C.每隔六至七层
D.每层

6除规范另有规定外,防火阀安装在通风空调系统管道上,动作温度宜为()

A.280℃
B.70℃
C.72℃
D.220℃

7排烟防火阀安装在排烟系统的管道上,动作温度为()

A.72℃
B.70℃
C.280℃
D.220℃

8大型商场中央空调系统的送、回风管穿过机房的隔墙和楼板处,均应按规定设置()

A.防火阀
B.排烟防火阀
C.防回流措施
D.防火隔板

9下列哪些厂房中的空气不应循环使用()

A.一氧化碳压缩机室
B.焦化厂焦油厂房
C.柴油灌桶间
D.植物油加工厂的精炼部位

10下列房间的送风设备与排风设备可设置在同一房间内:()

A.甲、乙类厂房用的送风设备与排风设备
B.甲、乙类厂房用的排风设备和其它房间的送风设备
C.甲、乙类厂房用的排风设备与其它房间的排风设备
D.甲、乙类厂房用的送风设备与其它房间的送风设备

11风管内设有电加热器时,电加热器前后各()范围内的风管必须采用不燃保温材料。

A.500mm
B.600mm
C.800mm
D.900mm

12通风管道必须穿过防火墙时,其穿过防火墙两侧各()m范围内风管及其绝热材料应采用不燃材料。

A.0.8
B.1.0
C.1.5
D.2.0

13排烟管道应采取隔热防火措施的,或与可燃物保持不小于()mm的距离。

A.50
B.80
C.100
D.150

14自然排烟口距该防烟分区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m。

A.30
B.35
C.40
D.60

15机械加压送风的封闭避难层(间)其余压值应为()Pa。

A.25-30
B.30-40
C.40-50
D.50-60

16高层建筑封闭楼梯间的门可以是()

A.能阻挡烟气的双向弹簧门
B.甲级防火门
C.乙级防火门
D.丙级防火门
E.向疏散方向开启的普通门

17通风、空气调节系统的风管在()应设防火阀。

A.穿越防火分区处
B.穿越防烟分区处
C.穿越通风、空气调节机房隔墙和楼板处
D.穿越变形缝的两侧
E.垂直风管与每层水平风管交接处的水平管段上

18划分防烟分区的措施有()

A.挡烟垂壁
B.隔墙
C.隔断
D.固定家具
E.从顶棚下突出不小于0.5m的梁

19机械排烟系统的排烟管道应符合下列()要求。

A.管道应用非金属材料制作
B.必须采用不燃材料制作
C.应在其机房入口处设置有当烟气温度超过280度时能自行关闭的排烟防火阀
D.在排烟支管上应设当烟气温度超过280度时能自行关闭的排烟防火阀

20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的规定,采用自然排烟方式的部位,应满足下列要求()

A.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2.00m2,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00m2
B.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五层内开启外窗总面积之和不应小于2.00m2
C.长度超过60M的内走道可开启外窗总面积之和不应小于该走道面积的2%
D.需要排烟的房间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面积的2%
E.净空高度小于12m的无窗中庭

21采用可开启外窗自然排烟系统的部位和要求是()

A.长度不超过60m的内走道,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该走道面积的2%
B.需要排烟的房间,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房间面积的2%
C.需要排烟的房间,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房间面积的3%
D.单层、多层民用建筑中的中庭、剧场舞台及高层建筑中空高度小于12m的中庭,有可开启的天窗或高侧窗的面积不应小于该中庭、剧场舞台楼地面面积的5%
E.工业建筑与单层、多层民用建筑中其它场所,可开启外窗面积宜为该场所建筑面积的2%~5%

22在人防工程中的()等部位应设机械排烟。

A.建筑面积超过5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大厅
B.建筑面积超过5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丙、丁类生产车间
C.建筑面积超过1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丙、丁类生产车间
D.电影放映间、舞台等
E.总长度大于20m的疏散走道

23单层、多层民用建筑中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等部位应设机械排烟。

A.公共建筑中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且建筑面积大于300m2的地上房间
B.公共建筑中长度大于20.0m的内走道
C.设置在一、二、三层且房间建筑面积大于200m2或设置在四层及四层以上或地下、半地下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
D.总建筑面积大于200m2或一个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半地下建筑或地下室、半地下室
E.其它建筑中长度大于40.0m的疏散走道

24采用自然排烟的开窗面积应符合下列()的要求。

A.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2.00m2
B.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00m2
C.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五层内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2.00m2
D.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五层内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3.00m2
E.避难层(间)应设置有两个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或百叶窗,且每个朝向的自然通风面积不应小于2.00m2

25通风、空气调节系统的管道穿越防火分区处应设置防火阀。()

A.正确B错误

26建筑高度为83m的高级旅馆,其靠外墙的消防电梯合用前室宜采用自然排烟方式。()

A.正确B错误

27当按规范可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时,防烟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利用敞开的阳台自然排烟,该楼梯间可不设其他防烟设施。()

A.正确B错误

28担负一个防烟分区排烟的单台排烟风机的最小排烟量不应小于7200m3/h。()

A.正确B错误

29防烟分区内的排烟口距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50米。()

A.正确B错误

30层数为30层高层建筑,其送风系统及送风量应分段设计。()

A.正确B错误

31封闭避难层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按照避难层净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30m3/h计算。()

A.正确B错误

32剪刀楼梯间不应合用风道。()

A.正确B错误

33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必须分别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不允许只设置防烟楼梯间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A.正确B错误

34排出爆炸危险的粉尘的排风机、除尘器,应与其他一般风机、除尘器分开设置。()

A.正确B错误

35在满足规范确定的防烟分区面积要求时,防烟分区可以跨越防火分区。()

A.正确B错误

36易燃材料的露天堆场宜设置在天然水源充足的地方,并宜布置在本单位或本地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侧。

A.下风
B.上风
C.侧风
D.正风

37一、二级单层、多层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米。

A.6
B.7
C.8
D.9

38四级耐火等级的单层、多层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米。

A.7
B.8
C.10
D.12

39高层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米。

A.9
B.11
C.13
D.14

40高层民用建筑与一、二级耐火等级多层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米。

A.9
B.11
C.13
D.14

41高层建筑与相邻高层建筑裙房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米。

A.9
B.11
C.13
D.14

42高层建筑的裙房与其他一、二级多层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米。

A.6
B.7
C.9
D.11

43一类高层民用建筑与耐火等级一、二级丙类厂(库)房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米。

A.15
B.13
C.20
D.25

44耐火等级一、二级丁、戊类厂(库)房与一类高层建筑裙房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米。

A.9
B.10
C.15
D.20

45一、二级丁、戊类厂(库)房与二类高层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米。

A.13
B.15
C.20
D.25

46甲类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米。

A.16
B.14
C.12
D.10

47高层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米。

A.9
B.10
C.13
D.15

48一、二级耐火等级单层、多层丙、丁、戊类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米。

A.8
B.10
C.12
D.14

49甲类仓库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米。

A.13
B.15
C.20
D.25

50甲类厂房距明火及散发火花地点不应小于()m。

A.20
B.25
C.30
D.50

7天畅享卡
¥9.80
季卡
¥49.90
推荐
年卡
¥99.80
paylogo
支付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