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试卷
A.销售产品负担的运杂费
B.企业管理部门发生的办公费、差旅费
C.企业财务部门的差旅费
D.短期借款的利息支出
A.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B.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C.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D.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
A.收到股东投资款
B.以盈余公积转增股本
C.从银行借入短期借款
D.以银行存款归还前欠货款
A.重置成本
B.现值
C.公允价值
D.可变现净值
A.资产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B.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
C.预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D.资产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
A.是某一时期的等式
B.表现资金运动的相对静止状态
C.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D.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A.预期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B.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C.必须拥有所有权
D.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A.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B.收入表现为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
C.收入必须在收到相关的货币时才可以确认
D.出售固定资产的利益流入属于收入
A.在一定时期内,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之和应等于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之和
B.在某一特定时日,全部账户期末借方余额之和应等于全部账户期末贷方余额之和
C.在某一特定时日,全部账户期初借方余额之和应等于全部账户期初贷方余额之和
D.若本期全部账户期末借方余额之和等于全部账户期末贷方余额之和,则说明记账工作无差错
A.该等式是编制企业利润表的理论依据
B.该等式反映了企业某一时期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的关系
C.该等式反映了企业某一特定时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者之间的平衡关系
D.该等式是编制企业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
A.借贷方向
B.科目名称
C.经济业务内容
D.金额
A.会计科目按其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可以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B.总分类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
C.明细分类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做进一步分类,提供更详细信息的科目
D.企业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对明细分类科目再进一步分级设置三级科目
A.借方登记增加额
B.贷方登记减少额
C.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
D.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A.摘要
B.借贷方向
C.金额
D.会计科目
A.多借多贷
B.一借多贷
C.多借一贷
D.一借一贷
A.预收账款
B.预付账款
C.应收账款
D.应付账款
A.记账符号
B.账户性质
C.记账规则
D.经济内容性质
A.收入类
B.成本类
C.损益类
D.共同类
A.一借一贷的分录
B.多借多贷的分录
C.多借一贷的分录
D.一借多贷的分录
A.漏记某项经济业务
B.借贷方向相反
C.重记某项经济业务
D.漏记某个账户余额
A.试算平衡包括发生额试算平衡和余额试算平衡两种
B.编制试算平衡表时,必须保证所有账户的余额或发生额均列入试算平衡表内
C.试算平衡表借贷不相等,说明账户记录有错误
D.试算平衡表是平衡的,并不能说明账户记录绝对正确
A.损益类账户反映企业发生的收入和成本
B.损益收入类账户结构类似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C.损益支出类账户借方登记费用的减少数
D.无论损益收入类账户,还是损益支出类账户,期末结转后,账户一般无余额
A.借贷记账法
B.增减记账法
C.收付记账法
D.单式记账法
A.资产类账户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B.资产类账户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C.权益类账户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D.权益类账户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A.本期的增加发生额记入会计科目的借方
B.本期的增加发生额记入会计科目的贷方
C.期末结账后无余额
D.期末有借方余额
A.增加记借方
B.增加记贷方
C.减少记借方
D.减少记贷方
A.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100000元
B.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30500元
C.期末余额在借方:234160元
D.期末余额在贷方:239160元
A.所有账户的发生额
B.所有账户的余额
C.所有性质相同账户的发生额
D.所有性质相同账户余额
A.为借方余额
B.为贷方余额
C.贷方余额多记8000元
D.借方余额多记8000元
A.某项经济业务借贷方金额登记了两遍
B.漏记了一项经济业务
C.借方金额记错,贷方金额正确
D.借贷方向颠倒
A.入库单
B.生产计划
C.购销合同
D.工资发放明细表
A.收据
B.发货票
C.工资结算单
D.工资汇总表
A.用红字借记“银行存款”8500元,贷记“应付账款”8500元
B.用蓝字借记“银行存款”8500元,贷记“应收账款”8500元
C.用红字借记“应付账款”8500元,贷记“应收账款”8500元
D.直接在账簿上划线更正
A.红字更正法
B.划线更正法
C.补充登记法
D.尾数更正法
A.填制凭证的日期
B.经济业务内容
C.经办人员的签名或盖章
D.记账符号
A.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应用正楷或草书填写
B.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到“元”为止的,在“元”之后应写“整”或“正”字,大写金额数字有“分”的,“分”后面不写“整”或“正”字
C.已预先印定编号的原始凭证,因错作废时,应加盖作废戳记,妥善保管,不得撕毁
D.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前应标明“人民币”字样,大写金额应紧接“人民币”字样填写
A.该账务处理程序不利于对账目进行检查
B.该账务处理程序可减轻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
C.该账务处理程序下应根据记账凭证直接登记总分类账
D.该账务处理程序通常适用于经济业务较多的单位
A.累计凭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多次记录发生的同类型经济业务且多次有效的原始凭证,如限额领料单
B.会计凭证是登记账簿的依据,账簿是编制报表的依据
C.原始凭证按取得的来源分为自制原始凭证(如领料单、产品入库单、借款单等)和外来原始凭证(如购货增值税专用发票、飞机票、火车票、餐饮发票)
D.原始凭证是登记记账凭证的依据,应当包括的内容有凭证的名称、填制凭证的日期、填制凭证单位名称或者填制人姓名、会计科目等E对外开出的原始凭证,应加盖本单位的公章或财务专用章;从外部取得的原始凭证,应盖有填制单位(或个人)的公章或财务专用章(签名或盖章)F审核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包括:业务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审核原始凭证的合理性包括:业务是否符合企业经济活动的需要、是否符合有关的计划和预算、是否履行了规定的凭证传递和审核程序等G记账凭证按其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可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转账凭证是指用于记录既涉及现金又涉及银行存款业务的记账凭证,如从银行取现业务H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包括填制凭证的日期、凭证编号、经济业务摘要、会计科目、金额、所附原始凭证张数,填制凭证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等相关人员签名或者盖章等II.对于涉及“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之间的相互划转业务,一般只填制收款凭证;出纳人员在办理收款或付款业务后,应在原始凭证上加盖“收讫”或“付讫”的戳记,以免重收重付JJ.所有记账凭证必须附原始凭证;如果一笔经济业务需要填制两张以上(含两张)记账凭证的,可以采用“分数编号法”编号;如果会计科目没有错误,只是金额错误,按差额另编一张调整的记账凭证:调增金额用蓝字,调减金额用红字
A.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总分类账应使用订本账形式,各种明细分类账一般采用活页账形式
B.三栏式明细分类账适用于收入、费用和利润分配明细账的核算
C.数量金额式明细分类账适用于既要进行金额核算又要进行数量核算的账户
D.多栏式明细分类账适用于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账户的明细分类核算
A.活页账的优点是能避免账页散失和防止抽换账页
B.订本账的缺点是不能准确为各账户预留账页
C.活页账的优点是记账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随时将空白账页装入账簿,或抽取不需要的账页,可根据需要增减账页,便于分工记账
D.活页账的缺点是如果管理不善,可能会造成账页散失或故意抽换账页
A.收料单
B.限额领料单
C.销售商品开出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D.借款单
A.采购原材料收到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B.业务员出差的住宿发票
C.采购原材料的入库单
D.销售商品收到的银行汇票进账单
A.银行存款收款凭证
B.银行存款付款凭证
C.库存现金收款凭证
D.库存现金付款凭证
A.付款凭证
B.收款凭证
C.转账凭证
D.原始凭证
A.自制原始凭证无须经办人签名或盖章
B.外来原始凭证金额错误,可在原始凭证上更正但需签名或盖章
C.凡是账簿记录金额错误,都可以采用划线更正法予以更正
D.销售商品1000.84元,销货发票大写金额为:人民币壹仟元零捌角肆分
A.填制完毕的工资计算单
B.运费发票
C.银行转来的进账单
D.银行转来的对账单
A.向客户赊销商品形成的应收账款
B.生产车间发生的制造费用
C.购买并验收入库的原材料
D.向银行借入的短期借款
A.在不设借贷等栏的多栏式账页中,登记减少数
B.按照红字冲账的记账凭证,冲销错误记录
C.在三栏式账户的余额栏前,如未印明余额方向,在余额栏内登记负数余额
D.根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可以用红字登记的其他会计记录
A.三栏式
B.多栏式
C.数量金额式
D.横线登记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