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试卷
A.决策能力,战略规划能力
B.分析、领导能力
C.资源管理能力
D.协作、控制能力
A.年度信息公开
B.中期信息公开
C.季度信息公开
D.月度信息公开
A.1
B.2
C.3
D.6
A.省级
B.市级
C.县级
D.乡级
A.一万元;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
B.一万元;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
C.五万元;五万元以上八万元以下
D.五万元;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
A.有效地保护广大投资人的利益
B.有利于国有企业价值的提升
C.有效地弥补行政监督的不足
D.有助于减少经济环境中的垄断因素
A.代表省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的部门(机构)网站
B.本企业网站
C.由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机构)指定的报刊、广播
D.由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机构)指定的电视、网站
A.国有独资企业
B.国有独资公司
C.国有资本控股公司
D.国有参股企业
A.劳动关系协调委员会
B.企业代表组织
C.人民政府
D.地方工会
A.10%
B.20%
C.30%
D.50%
A.取缔市、县政府除中央和省定项目以外的一切违规收费
B.取缔行业协会、省直部门及铁路运输等单位超标准、超范围的乱收费
C.改革公路煤炭运销体制,不得借统一经销向煤炭企业收取差价、服务费等
D.取缔煤炭产品质量监督检验费及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各煤征收的费用
A.1
B.2
C.3
D.5
A.工资集体合同期满的
B.企业被依法宣告破产的
C.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企业决定提前解散的
D.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A.行政事业性收费
B.政府性基金
C.经营服务性收费
D.市、县政府收费
A.外包
B.广义项目融资
C.特许经营
D.私有化
A.狭义项目融资
B.广义项目融资
C.特许经营
D.私有化
A.设计
B.建设
C.运用
D.质量监管
A.长江大桥
B.黄浦大桥
C.刺桐大桥
D.钱塘江大桥
A.外包
B.特许经营
C.私有化
D.BOT
A.公私合营
B.利益共享
C.风险共担
D.全程合作
A.历史欠账太多,基础设施需要巨大的建设维修资金
B.项目业态从硬到软
C.双超现象普遍,项目时间超期和成本超预算
D.政府债务负担重,很难再提高政府公共开支预算
A.固定汇率
B.浮动汇率
C.盯住美元的汇率
D.盯住欧元的汇率
A.将结售汇业务区分为即期结售汇业务和人民币与外汇衍生产品业务,统一制定管理规范
B.对于准入条件、监督管理等监管内容,衍生产品有着比即期产品更强的风险管理与控制规定
C.允许银行根据经营需要一并申请即期结售汇业务和人民币与外汇衍生产品业务
D.允许银行办理结售汇业务时可以根据经营需要自行决定挂牌货币
A.减少行政审批
B.简化审批程序
C.减弱风险控制
D.凸显支农特色
A.将监管重点从事前审批向事后监管转变
B.隔离衍生业务风险
C.赋予银行更大的自主权
D.增加银行的风险管理职责
A.推进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进程
B.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
C.适度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区间
D.适度缩小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区间
A.允许银行根据经营需要一并申请即期结售汇业务和人民币与外汇衍生产品业务
B.允许银行办理结售汇业务时可以根据经营需要自行决定挂牌货币
C.引入综合头寸概念,要求银行应当遵守结售汇综合头寸管理规定,在规定时限内将结售汇综合头寸保持在核定限额以内
D.要求银行应当建立、健全本行结售汇业务风险管理制度,并建立结售汇业务经营和风险管理定期评估机制
A.15日
B.1个月
C.1个季度
D.6个月
A.固定业户应当向其机构所在地或者居住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B.总机构和分支机构不在同一县(市)的,应当分别向各自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C.总机构和分支机构不在同一县(市)的,应当汇总至总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D.经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或者其授权的财政和税务机关批准,可以由总机构汇总向总机构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A.企业间提供基础电信服务
B.向境内单位提供电信业服务
C.向消费者个人提供应税服务
D.适用免征增值税规定的应税服务
A.888×11%+636×6%
B.888×11%+636×6%+318×6%
C.888÷(1+11%)×11%+636÷(1+6%)×6%
D.888÷(1+11%)×11%+636÷(1+6%)×6%+318÷(1+6%)×6%()
A.周
B.月
C.季度
D.年
A.12
B.18
C.30
D.42
A.15
B.19
C.34
D.35
A.邮件寄递
B.邮政汇兑
C.机要通信
D.邮政代理
A.提供缝纫业务的裁缝店
B.提供货物运输劳务的运输企业
C.提供增值电信服务的电信企业
D.提供邮政普遍服务业务的邮政企业
A.邮政企业的邮件寄递业务
B.运输企业的运输业务
C.邮政储蓄银行办理邮政储蓄业务
D.电信企业的基础电信业务
A.400
B.1450
C.2150
D.4250
A.2000
B.5000
C.10000
D.20000
A.50
B.100
C.150
D.200
A.2
B.3
C.5
D.10
A.生物药品、仪器仪表和专用设备制造业
B.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C.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D.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A.双倍余额递减法
B.年限平均法
C.年数总和法
D.工作量法
A.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不再补提折旧
B.单独估价入账的土地无需计提折旧
C.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需要计提折旧
D.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开始计提折旧的开始时间是竣工决算时点
A.账面价值
B.历史成本
C.公允价值
D.净现金流量
A.财政拨款
B.国债利息收入
C.接受捐赠收入
D.转让股权收入
A.未投入使用的房屋
B.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
C.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
D.已足额提取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A.民办非企业单位
B.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C.一人有限公司
D.个人独资企业
A.加计扣除
B.加速折旧
C.减计收入
D.抵免应纳税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