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试卷
A.财务
B.效率
C.客户
D.创新
A.投资回报率=会计利润÷投资额
B.投资回报率=(收入÷投资额)×(利润÷收入)
C.投资回报率=销售利润率×投资周转率
D.投资回报率=会计利润×投资周转率
A.可以克服采用投资回报率的不足
B.只能用来评价短期业绩
C.考虑了资本成本
D.不利于不同部门之间的比较
A.经济增加值
B.调整后资本
C.税后营业利润
D.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
A.在会计利润基础上进行一系列调整,降低了由于会计操纵引起的经营绩效扭曲现象
B.将股东利益和经理人业绩紧密联系在一起,避免了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讨价还价,克服经营者的利润粉饰行为
C.综合考虑企业经营成本和资本成本,主张只有获得高于资本成本的盈利才是为股东创造价值,对企业增值的反映更彻底
D.它考虑了资本成本
A.调整能产生重大变化,拟调整项目金额大
B.有确切的可得数据、易操作
C.变化可被非财务的经理人、股东和员工理解
D.变化能对公司决策起良好的影响作用,不调整则会扭曲公司真实情况
A.投资回报率
B.经济增加值
C.转移价格
D.税后营业利润
A.划分各责任中心经济责任的必要条件
B.能使买卖双方均感到公平合理且乐于接受
C.传递能导致组织内目标一致的数据
D.制定内部转移价格是制定正确经营决策的重要手段
A.强有力地保护分部的自治权,并激励每个分部的管理者努力提高本分部的营业利润
B.协商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少
C.协商本身是一项直接增加公司利润的活动
D.议价更为敏感
A.目标实现
B.经济形势
C.竞争市场
D.影响能力
A.转移价格=付出成本-机会成本
B.整个企业与各责任中心目标一致
C.公平性原则
D.简单易行,易于操作
A.以市场为依据
B.以成本为依据
C.组织内目标一致
D.协商转移定价
A.组织内目标一致
B.有助于对子单元的业绩评价
C.激励子单元管理层付出努力
D.保持子单元自治权
A.农作物
B.种植业
C.大田作物
D.蔬菜作物
A.生产性生物资产
B.农业生产成本
C.生物性在建工程
D.消耗性生物资产
A.农产品
B.农业生产成本
C.生物性在建工程
D.消耗性生物资产
A.农产品
B.农业生产成本
C.应收家庭农场款
D.生物性在建工程
A.大田作物
B.一年生作物
C.多年生作物
D.蔬菜作物
A.大田作物
B.一年生作物
C.多年生作物
D.蔬菜作物
A.某作物副产品成本=该作物总费用×副产品价值÷(主产品价值+副产品价值)
B.某作物总成本=总费用÷各种作物播种面积之和×某种作物播种面积
C.某作物主产品单位成本=(某作物总成本-副产品价值)÷某作物生产品总量
D.某作物生产总成本=上年转入在产品成本+本年发生农业成本-结转下年在产品成本
A.“消耗性生物资产”
B.“农业生产成本”
C.“农产品”
D.“应收家庭农场款”
A.露天栽培蔬菜
B.种植业
C.保护地栽培蔬菜
D.农作物
A.某种温床蔬菜分配的间接费用=间接费用总额×该种蔬菜占用的温床格日数×各种蔬菜占用的温床格日数之和
B.某种温室蔬菜应分配的间接费用=间接费用总额×该种蔬菜占用的平方米日数÷各种蔬菜占用的平方米日数之和
C.温室平方米日数=温室平方米数×蔬菜生长期
D.某种温床蔬菜分配的间接费用=间接费用总额×该种蔬菜占用的温床格日数÷各种蔬菜占用的温床格日数之和
A.机械作业
B.消耗原材料
C.播种人员用工
D.种苗的购买价款
A.面积小
B.间接费用多
C.面积大
D.间接费用少
A.购买价款
B.相关税费
C.运输费、装卸费
D.保险费
A.出售产品发生的运输费
B.人员用工
C.出库农产品成本的结转业务
D.肥料的购买价款
A.“可变现净值”
B.“成本”
C.“跌价准备”
D.“账面余额”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A.月末
B.季末
C.期末结账前
D.一周内
A.已霉烂变质的农产品
B.已过期且无转让价值的农产品
C.生产中已不再需要,且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农产品
D.其他足以证明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农产品
A.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确定应计提的跌价准备
B.与“农产品跌价准备”科目余额比较,若应提数大于已提数,应计提;反之,冲销
C.提取或补提时,借记“管理费用——计提农产品跌价准备”,贷记“存货跌价准备——农产品跌价准备”
D.已计提跌价准备的农产品的价值以后又得以恢复时,借记“存货跌价准备——农产品跌价准备”,贷记“管理费用——计提农产品跌价准备”
A.具有突出的跨国性
B.具有明显的扩散性
C.主体呈“网络化”态势
D.具有明显的夸大性
A.自信
B.集体主义思想
C.刻板
D.善于沟通
A.政策沟通
B.设施联通
C.贸易畅通
D.政治融通
A.河流水污染
B.大气污染和酸雨
C.核废料污染
D.海洋污染
A.开放合作
B.客户互动
C.跨界颠覆
D.弯道超车
A.我不好——你好,我不行——你行
B.我不好——你也不好,我不行——你也不行
C.我好——你不好,我行——你不行
D.我好——你也好,我行——你不行
A.正式沟通
B.书面沟通
C.口头沟通
D.非正式沟通
A.完全性原则
B.对称性原则
C.对人不对事原则
D.责任导向原则
A.培养兴趣,积极参加户外活动
B.增强自信,多将想法付诸行动
C.稳定心态,坦然面对困难
D.知足常乐,不要追求完美
A.仪表大方
B.语言文明
C.热情诚恳
D.举止得体
A.2015年1月1日
B.2015年3月1日
C.2014年1月1日
D.2014年3月1日
A.2
B.3
C.4
D.5
A.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制定政府采购政策,通过制定采购需求标准、预留采购份额、价格评审优惠、优先采购等措施,实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扶持不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等目标
B.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应当根据政府采购政策编制采购文件,采购需求应当符合政府采购政策的要求
C.采购人为执行政府采购政策,经批准,可以依法采用公开招标的采购方式
D.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未按照规定执行政府采购政策,应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A.2013年8月
B.2013年9月
C.2014年8月
D.2014年9月
A.采购主体
B.资金来源
C.采购标的
D.采购项目
A.严格依据《政府采购法》制定,同时也注意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招标投标法》及其实施条例、《合同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做好衔接
B.按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发挥政府采购的调控作用,保障政府目的的实现
C.创新政府采购管理理念和方式,在严格采购程序管理的同时,强化采购需求和结果管理
D.提高政府采购的透明度,加强社会监督
A.为实现工程基本功能所必需的设备
B.为实现工程基本功能所必需的材料
C.为完成工程所需的勘察
D.为完成工程所需的设计
A.5%
B.10%
C.15%
D.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