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纳税人应按文件有关程序、时限和要求,在办理企业所得税汇缴申报前,到各办税大厅及时办理
B.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的纳税人,应正确、如实填写汇缴申报表,自行规范纳税申报行为,保留相关资料,不需要再单独向税务机关办理优惠备案手续
C.企业已经网上申报年度汇算清缴的,应按照有关规定保存有关资料,不需要再向办税大厅报送
D.已经申请注销的单位,不用申报年度汇缴企业所得税
历年试卷
A.5
B.4
C.3
D.1
A.3000
B.5000
C.2500
D.6000
A.12
B.15
C.20
D.18
A.捐赠
B.将资产用于市场推广、用于交际应酬
C.外购资产的视同销售
D.正常出售企业主营产品,且收回资金
A.分立转出亏损数额的填报
B.政策搬迁期间,停止生产经营活动年度从法定亏损结转弥补年限中减除
C.修改年度的描述
D.“盈利额或亏损额”修改为“纳税调整后所得”以及对表内逻辑关系进行了重新梳理修正
A.外籍人员个人所得税征管软件年度申报模块六张表
B.护照或台胞证等证明本人身份的证件复印件
C.护照或台胞证等签证栏中的出入境记录复印件
D.境内、外收入证明
A.10%
B.15%
C.20%
D.25%
A.5000元
B.10000元
C.50000元
D.100000元
A.2
B.3
C.5
D.10
A.2013年1月1日
B.2014年1月1日
C.2014年10月1日
D.2015年1月1日
A.销售货物收入
B.提供劳务收入
C.租金收入
D.特许权使用费收入
A.以现金出资方式取得的股权,按照实际支付的价款与取得股权直接相关的合理税费之和确认股权原值
B.以非货币性资产出资方式取得的股权,按照税务机关认可或核定的投资入股时非货币性资产价格与取得股权直接相关的合理税费之和确认股权原值
C.被投资企业以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转增股本,个人股东已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以转增额和相关税费之和确认其新转增股本的股权原值
D.由主管税务机关按照避免重复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原则合理确认股权原值
A.股权转让合同(协议)
B.股权转让双方身份证明
C.计税依据明显偏低但有正当理由的证明材料
D.按规定需要进行资产评估的,需提供具有法定资质的中介机构出具的净资产或土地房产等资产价值评估报告
A.政府非税收入
B.政府性基金收入
C.专项收入
D.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
A.3
B.5
C.10
D.15
A.没收违法所得
B.追缴非法收入
C.没收财产
D.罚金
A.政府购买服务
B.政府购买
C.政府支出服务
D.政府支出
A.依法设立,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B.具有独立、健全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和资产管理制度
C.具备提供服务所必需的设施、人员和专业技术能力
D.五年内无重大违法记录,通过年检或按要求履行年度报告公示义务,信用状况良好,未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者严重违法企业名单
A.积极稳妥,有序实施
B.科学安排,注重实效
C.公开择优,以事定费
D.改革创新,完善机制
A.2010年9月
B.2011年4月
C.2011年9月
D.2012年4月
A.33
B.34
C.35
D.36
A.各级财政部门和各预算部门(单位)是绩效评价的主体
B.绩效评价的对象是财政性资金安排的支出
C.财政部每半年组织一次地方财政管理绩效进行综合评价
D.评价结果在财政部门户网站公开,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A.绩效评价结果不能得到有效运用,绩效管理难以走向深入
B.预算绩效管理难以调动支出部门和财政部门内部的积极性
C.绩效预算管理难以把社会力量纳入进来,形成了由财政部门独家推动绩效管理的尴尬局面
D.虽然绩效管理和既有的管理框架能够有机融合在一起,但仍面临着由于领导人变更或者领导人注意力变化而“人亡政息”的危险
A.具有核心竞争力
B.民主和负责
C.法治和有效
D.实现了合理分权
A.《中央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管理办法(试行)》
B.《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
C.《绩效评价工作考核暂行办法》
D.《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规划(2012~2015年)》
A.美国
B.英国
C.韩国
D.德国
A.60年代
B.70年代
C.80年代
D.90年代
A.20年代
B.30年代
C.40年代
D.50年代
A.60年代
B.70年代
C.80年代
D.90年代
A.社会经济环境
B.企业生产经营模式
C.企业生产管理科学
D.企业生产科技水平
A.投入产出法
B.线性规划
C.存货控制
D.方差分析
A.工人的“合理日工作量”应该在动作和时间研究的基础上有科学根据地制定
B.计件工资制是对劳动生产率提高具有极大刺激作用的付酬制度
C.计划职能应与执行职能分开,由专门的计划部门承担制度标准、拟定计划、下达命令、比较差异等职能
D.成本信息应该及时报告
A.预算年度开始后,批准前,可以安排的支出:上一年度结转的支出
B.预算年度开始后,批准前,可以安排的支出:法律规定必须履行支付义务的支出
C.预算年度开始后,批准前,可以安排的支出:用于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处理的支出
D.预算经上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按照批准的预算执行
A.中国人民银行
B.中国农业银行
C.中国银行
D.中国建设银行
A.短收
B.罚款
C.超收收入
D.捐赠
A.10
B.15
C.25
D.30
A.由各级政府财政部门负责组织本级预算的执行
B.各部门、各单位是本部门、本单位的预算执行主体,对执行结果负责
C.由上一级政府财政部门负责组织本级与下级预算的执行
D.统一由财政部负责
A.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支出必须按照预算执行,不得虚假列支
B.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应当对预算支出情况开展绩效评价
C.县级以上各级预算必须设立国库
D.具备条件的乡、民族乡、镇也应当设立国库
A.需要增加或者减少预算总支出的
B.需要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的
C.需要调减预算安排的重点支出数额的
D.需要增加举借债务数额的
A.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
B.金融负债成分的公允价值
C.权益工具的账面价值
D.金融负债成分的账面价值
A.权益工具投资
B.债务工具投资
C.股权投资
D.短期投资
A.借:银行存款贷:其他权益工具——优先股、永续债等(面值)
B.借:其他权益工具——优先股、永续债等(面值)贷:银行存款
C.借:其他权益工具——优先股、永续债等(面值)贷:利润分配——应付优先股股利、永续债利息
D.借:利润分配——应付优先股股利、永续债利息贷:其他权益工具——优先股、永续债等(面值)
A.优先股
B.永续债
C.认股权
D.可转换公司债券
A.该金融工具应当不包括交付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给其他方,或在潜在不利条件下与其他方交换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合同义务
B.将来须用或可用企业自身权益工具结算该金融工具
C.将来须用或可用企业自身权益工具进行结算的非衍生工具合同,且企业根据该合同将交付可变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
D.向其他方交付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合同义务
A.100
B.200
C.300
D.0
A.金融工具
B.可回售工具
C.抵押
D.核销
A.套期分为公允价值套期、现金流量套期和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
B.公允价值套期价值变动源于某类特定风险,对企业的损益没有影响
C.现金流量套期是指对现金流量变动风险进行的套期
D.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是指对境外经营净投资外汇风险进行的套期
A.主要条款比较法
B.比率分析法
C.回归分析法
D.数值分析法
A.现金流量预期发生期间及其预期影响损益的期间
B.对于前期运用套期会计方法但预期不再发生的交易的描述
C.本期在其他综合收益中确认的金额
D.本期从所有者权益中转出至利润表各项目的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