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单位、部门和岗位的设置
B.各个单位、部门和岗位的职责的界定
C.单位、部门和岗位角色相互之间关系的界定
D.各个单位、部门和岗位的权力的界定
历年试卷
A.该指标是上市公司股票市值跟该公司销售收入的比率
B.通常情况下市销率等于5时最合适
C.市销率不会对股价波动产生影响
D.销售收入是否准确不会影响市销率的真实性
A.资产负债率
B.净资产收益率
C.存货周转率
D.毛利率
A.社会的维度
B.企业的维度
C.企业融资角度
D.公司管理的角度
A.尽职调查中要了解标的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价值驱动因素
B.在做业务尽职调查时,可以以估值模型为线索进行调查
C.在做财务尽职调查时,要与审计师充分沟通,与业务尽职调查没有联系
D.尽职调查中要了解行业/企业的业务模型、盈利模式
A.7
B.9
C.10
D.8
A.表间分析法
B.财务比率分析法
C.期间分析法
D.公司间比较法
A.2013年10月1日
B.2013年7月1日
C.2013年11月1日
D.2013年9月9日
A.组织结构
B.股权结构
C.治理部门结构
D.股东结构
A.10
B.15
C.14
D.9
A.监督机制
B.股权结构
C.董事会
D.监事会
A.公司的经营模式
B.公司的管理、技术优势
C.公司的主要能源消耗情况
D.公司的销售管理及销售网络分布情况
A.持证人员的姓名、有效身份证件及号码、照片、学历或学位
B.持证人员的会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
C.持证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情况和受到表彰奖励情况发生变化的
D.持证人员开始从事会计工作时间等基础信息
A.发展史
B.股权结构
C.组织架构
D.治理机制
A.通过面授继续教育平台
B.通过网络继续教育平台
C.主管部门集中收缴换证
D.会计人员直接到专门换证点自行进行换证
A.业务发展
B.管理运营效率
C.客户导向
D.资源利用率
A.商业模式分析的是企业做什么,如何持续挣钱,是否简单,能否复制
B.商业模式分析的是企业所在行业的成长性如何,能否抵抗经济周期,是否有成长驱动因素
C.商业模式是指企业提供哪些产品或服务,企业用何种途径或手段向谁收费来赚取商业利润
D.商业模式,是对一个组织如何行使其功能的描述,是对其主要活动的提纲挈领的概括。它定义了公司的客户、产品和服务
A.收入
B.利润
C.费用
D.成本
A.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
B.公司的治理情况以及内控情况的自我评价
C.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议事规则、会议记录和会议决议
D.公司现任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简历以及上述人员兼职情况、薪酬情况、持有公司股权及债权情况的说明
A.沪市A股的代码是以600或601打头
B.中小板的代码是002打头
C.深市A股的代码是以000打头
D.创业板的代码是301打头
A.中期财务报告是指以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期间(如季度和月度)编制的财务报告
B.事业单位不得随意改变《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的财务报表有关数据的会计口径
C.事业单位财务报表应当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要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报送及时
D.事业单位不得违反规定,随意改变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但可以改变编制方法
A.0.717、0.847、3.11、0.42和0.998
B.0.847、0.717、3.11、0.42和0.998
C.3.11、0.717、0.847、0.42和0.998
D.0.42、0.717、0.847、3.11和0.998
A.业务和产品
B.供应环节
C.销售环节
D.管理机制
A.短期借款反映事业单位借入的期限在1年内(不含1年)的各种借款
B.长期应付款反映事业单位发生的偿还期限超过1年(不含1年)的各种应付款项
C.长期借款反映事业单位借入的期限超过1年(不含1年)的各项借款本金
D.其他应付款反映事业单位期末应付未付的其他各项应付及暂收款项
A.“年初财政补助结转结余”
B.“本年上缴财政补助结转结余”
C.“本年财政补助收入”
D.“本年归集调入财政补助结转结余”
A.高收益、高门槛、高募集资金
B.高成长、高毛利率、高回报
C.高股价、高市盈率、高募集资金
D.高现金流、高市盈率、高募集资金
A.资产负债表
B.收入支出表
C.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
D.会计报表附注
A.产品需求
B.产品售价
C.产品成本、固定成本的比重
D.调整价格的能力
A.毛利润
B.股东权益回报率
C.总资产回报率
D.收入资本回报率
A.遵循《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声明
B.单位整体财务状况、业务活动情况的说明及会计报表中列示的重要项目的进一步说明
C.重要资产处置情况、重大投资、借款活动以及以前年度结转结余调整情况的说明
D.以名义金额计量的资产名称、数量等情况,以及以名义金额计量理由的说明和有助于理解和分析会计报表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A.经营历史较短
B.规模较小
C.经营稳定性相对较低
D.抵抗市场风险和行业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
A.杜邦分析法
B.波特五力法
C.SWOT分析法
D.Mata分析法
A.经营风险
B.“一股独大”的风险
C.诚信风险
D.低成长高估值的风险
A.收益率
B.市盈率
C.市净率
D.市销率
A.具有很强的辨识度
B.具有信任、依赖和满足感
C.高于一般水平的售价
D.是企业的文化和价值观和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种优先购买的选择
A.股东结构
B.领军人物
C.专业性
D.发展历史
A.企业发行股票可以获得更大的资本杠杆收益
B.股权融资的成本低于负债融资,股利具备抵税作用
C.股权融资不会削减股东对企业的控制权力
D.股权融资的风险通常小于债权融资的风险,不存在还本付息的融资风险
A.企业债是由中央政府部门所属机构、国有独资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发行的债券
B.企业债的信用来源是发债公司的资产质量、经营状况、盈利水平和持续盈利能力等。
C.企业债的发债数额一般不低于10亿元
D.企业债受到行政机制的严格控制,每年的发行额远低于国债、央行票据和金融债券,也明显低于股票的融资额
A.材料、燃料
B.包装物
C.低值易耗品
D.零星办公用品
A.人力资源调查的目的是要对目标公司的人力资源方面所存在的风险和负债进行量化
B.人力资源调查的目的是为谈判议价和兼并决策提供有关人力资源的依据
C.从人力资源尽职调查的结果来看,75%以上的并购目标企业中的人力资源部门都存在着风险及潜在负债,在新劳动法实施之后更为突出
D.人力资源调查包括但不限于:团队建设、人力资源匹配、核心人员稳定性等方面的调查方法应用
A.1500元以上
B.1500元以下
C.2000元以上
D.2000元以下
A.20
B.28
C.36
D.100
A.重资产型企业(如传统制造业),以净资产估值方式为主,盈利估值方式为辅
B.轻资产型企业(如服务业),以盈利估值方式为主,净资产估值方式为辅;
C.互联网企业,以用户数、点击数和市场份额为远景考量,以市盈率为主;
D.新兴行业和高科技企业,以市场份额为远景考量,以市销率为主。
A.买价
B.税金
C.手续费
D.人工费用
A.当地劳动法规遵守情况
B.人力资源相关资产
C.人力资源相关负债
D.人力资源管理效率
A.确定企业合法性
B.确定企业规范性
C.控制企业风险
D.促成企业上市
A.到期收益率法
B.可比公司法
C.风险调整法
D.财务比率法
A.量化人力资源方面风险及负债
B.为谈判议价和兼并决策提供有关人力资源的依据
C.为人力资源的成功整合以及保留人才提供信息
D.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的信息
A.兼并收购
B.证券首次公开发行
C.重组、重大资产转让等方面
D.投资人对目标公司的尽职调查
A.不签劳动合同
B.不按照劳动法规支付报酬
C.员工没有社会保险
D.拖欠工人工伤赔偿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