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试卷
A.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较少的事业单位可以不提取修购基金
B.实行固定资产折旧的事业单位不提取修购基金
C.年末,事业单位将财政补助收入和事业支出账户中的财政补助支出分别转入“财政补助结转——基本支出”账户和“财政补助结转——项目支出”账户中
D.于财政补助结转剩余资金,按同级财政部门规定上缴或留给本事业单位,对于留给本单位使用的结余,转入财政补助结余账户
A.适应财政管理改革的需要
B.配合《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68号实施的需要
C.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会计行为、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需要
D.有利于确保相关财政改革政策的贯彻落实
A.按照辅助生产车间受益多少的顺序分配费用
B.受益少的先分配,受益多的后分配
C.先分配的辅助生产车间不负担后分配的辅助生产车间的费用
D.先分配的辅助生产车间负担后分配的辅助生产车间的费用
A.代数分配法先根据解联立方程的原理,计算辅助生产劳务或产品的单位成本,然后根据各受益单位耗用的数量和单位成本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B.代数分配法的优点是分配结果最正确
C.代数分配法的缺点是计算工作比较复杂
D.代数分配法的优点是计算工作简便
A.机修车间的分配率为3
B.锅炉车间分配率为4.5
C.机修车间分配给锅炉车间的修理费用为30000元
D.机修车间应先分配费用
A.机修车间每小时修理成本为3.047元
B.锅炉车间每立方米用汽成本为7.547元
C.机修车间分配给锅炉车间的修理费用为30470元
D.锅炉车间分配给机修车间的修理费用7547元
A.生产工人工时
B.生产工人工资
C.耗用原材料的数量或成本
D.管理人员工资
A.应由过失单位或保险公司负担的赔款,从停工损失中扣除
B.不满一个工作日的停工,一般不计算停工损失
C.不单独核算停工损失的,停工期间发生的费用直接在“制造费用”和“营业外支出”等科目中反映
D.不满一个工作日的停工,必须计算停工损失
A.分配率=待分配金额/分配标准之和
B.分配额=各项目分配标准×分配率
C.企业所选择的制造费用分配方法,使分配到每种产品上的制造费用金额基本合理,同时还应当适当考虑计算手续的简便
D.企业的制造费用期末结转至生产成本
A.废品损失是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和入库后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以及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扣除回收的废品残料价值和应收赔款以后的损失
B.经质量检查部门鉴定不需要返修、可以降价出售的不合格品,以及产品入库后由于保管不善等原因而损坏变质的产品和实行“三包”企业在产品出售后发现的废品均不包括在废品损失内
C.废品损失是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和入库后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扣除回收的废品残料价值和应收赔款以后的损失
D.经质量检查部门鉴定不需要返修、可以降价出售的不合格品,以及产品入库后由于保管不善等原因而损坏变质的产品和实行“三包”企业在产品出售后发现的废品均包括在废品损失内
A.在产品
B.半成品
C.产成品
D.原材料
A.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费用采用在产品按所耗直接材料成本计价法分配,则月末在产品只计算其所耗直接材料成本,不计算直接人工等加工费用
B.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费用采用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价法分配,则月末在产品成本等于年初固定数
C.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费用采用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分配,则月末在产品成本为零
D.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费用采用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分配,则月末在产品成本等于年初固定数
A.应将月末在产品数量按其完工程度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产量,即约当产量,然后按照完工产品产量与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的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B.此方法适用于产品数量较多,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也较大,且生产成本中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等加工成本的比重相差不大的产品
C.在产品约当产量等于在产品数量乘以完工程度
D.完工产品成本等于完工产品数量和在产品约当数量之和乘以单位成本
A.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B.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价法
C.在产品按所耗直接材料成本计价法
D.约当产量比例法
A.倒挤法
B.分配法
C.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价法
D.约当产量比例法
A.变动成本
B.混合成本
C.多种成本
D.固定成本
A.混合
B.变动
C.固定
D.复杂
A.半变动成本
B.阶梯式成本
C.延期变动成本
D.非线性成本
A.技术转让费
B.新产品研制费
C.可按人的意愿投入的辅料
D.按销售额一定百分比开支的佣金
A.目标值变动百分比/参量值变动百分比
B.目标值变动百分比/变量值变动百分比
C.固定值变动百分比/参量值变动百分比
D.固定值变动百分比/变量值变动百分比
A.120
B.100
C.105
D.125
A.来年预计利润=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B.单位边际贡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C.安全边际率=1-盈亏临界点作业率
D.单位边际贡献=单价-单位固定成本
A.来年预计利润为200000元
B.目标值变动百分比为400%
C.单价的敏感系数为20
D.单价的敏感系数为2
A.单位变动成本
B.单价P
C.变动成本率
D.1
A.18%
B.21%
C.24%
D.28%
A.销售收入线的斜率是单价P
B.销售收入线的斜率是1
C.变动成本线的斜率是单位变动成本
D.变动成本线的斜率是变动成本率
A.正方形本量利图
B.基本的本量利图
C.边际贡献式本量利图
D.园形本量利图
A.成本分析
B.历史分析
C.现代成本分析
D.历史成本分析
A.P×Q-V×Q-F
B.P×Q-V×Q-P
C.P×Q-F×Q-F
D.P×Q-V×F-F
A.M
B.Q
C.F
D.V
A.制造边际贡献
B.总营业边际贡献
C.总收入边际贡献
D.产出边际贡献
A.V
B.P
C.Q
D.F
A.边际贡献减去固定成本
B.边际贡献减去变动成本
C.销售收入×边际贡献率-固定成本
D.销售收入×边际贡献率-变动成本
A.中介机构库
B.专家咨询库
C.专家学者库
D.监督指导库
A.质量
B.效益
C.成本
D.时间
A.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体系框架
B.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体系框架
C.财政预算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体系框架
D.政府补助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体系框架
A.重分配
B.轻管理
C.不分责
D.不问效
A.压缩会期
B.改进会议形式
C.改善会议环境
D.限制会议地点
A.财政补助
B.无贷款额度限制
C.贷款贴息
D.以奖代补
A.1年
B.2年
C.3年
D.5年
A.厉行节约
B.反对浪费
C.规范简朴
D.务实高效
A.实现了对适用对象的全覆盖
B.实现了对会议费监管的全覆盖
C.实现了对各类会议的全覆盖
D.实现了对会议地点的全覆盖
A.品种法
B.分批法
C.逐步结转分步法
D.平行结转分步法
A.品种法
B.分批法
C.逐步结转分步法
D.平行结转分步法
A.车间物料
B.车间管理人员工资
C.从事产品的生产的工人的工资
D.折旧
A.发电
B.供水
C.采掘
D.重型机器制造
A.按产品品种设立成本明细账,根据各项费用的原始凭证及相关资料编制有关记账凭证并登记有关明细账,并编制各种费用分配表分配各种要素费用
B.根据上述各种费用分配表和其他有关资料,登记辅助生产明细账、基本生产明细账、制造费用明细账等
C.根据辅助生产明细账编制辅助生产成本分配表,分配辅助生产成本
D.根据制造费用明细账编制制造费用分配表,在各种产品之间分配制造费用,并据以登记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
A.秸秆能源化利用
B.燃料乙醇补贴
C.淘汰落后产能等与经济建设相关的事后一次性奖补类资金
D.中小河流治理
A.10%
B.20%
C.30%
D.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