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试卷
A.3
B.5
C.10
D.15
A.2%
B.3%
C.5%
D.10%
A.支票领用登记簿必须按月分页
B.支票领用登记簿不必每年更换
C.支票领用登记簿不必按月分页,但必须载明签发日期
D.可以根据“支票领用登记簿”的结余,核对支票的结存
A.50
B.100
C.500
D.1000
A.高新技术的生产企业
B.在中国境内设有机构、场所且所得与机构、场所有关的非居民企业
C.在中国境内未设立、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非居民企业
D.在中国境内虽设立、场所但取得所得与境内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非居民企业
A.企业依照规定标准为为投资者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
B.企业依照规定标准为为职工支付的补充医疗保险费
C.企业依照规定标准为职工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
D.企业为职工支付的分红性保险费
A.股息
B.转让财产所得
C.租金
D.特许权使用费
A.10
B.40
C.20
D.90
A.符合一定条件的可以作为不征税收入处理
B.作不征税收入处理后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不得税前扣除
C.作不征税收入处理后5年内未发生支出且未缴回相关部门的,继续作为不征收收入管理
D.计入应税收入总额的财政性资金发生的支出,允许在税前扣除
A.提供劳务收入
B.转让固定资产收入
C.特许权使用费收入
D.租金收入
A.购买
B.保管
C.开具
D.使用
A.3
B.5
C.10
D.15
A.个人独资企业
B.合伙企业
C.有限责任公司
D.外资企业
A.生产所得
B.经营所得
C.清算所得
D.其他所得
A.宁波
B.厦门
C.青岛
D.深圳
A.成本
B.费用
C.税金
D.损失
A.职工福利费
B.职工教育经费
C.工会经费
D.五险一金
A.化妆品制造与销售、医药制造企业发生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30%的部分,准予扣除
B.烟草企业的烟草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一律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C.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
D.企业在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等费用扣除限额时,其销售(营业)收入额应包括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的视同销售(营业)收入额
A.农、林、牧、渔业项目
B.劳务服务
C.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
D.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经营
A.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
B.远洋捕捞
C.林木的培育和种植
D.中药材的种植
A.公共污水处理
B.沼气综合开发利用
C.节能减排技术改造
D.海水淡化
A.享受优惠的技术转让主体是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居民企业
B.技术转让属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范围
C.境内技术转让经省级以上科技部门认定
D.向境外转让技术经省级以上商务部门认定
A.工业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
B.其他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
C.其他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
D.工业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8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
A.资产的功能、预计使用年限短于《实施条例》规定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的理由、证明资料及有关情况的说明
B.被替代的旧固定资产的功能、使用及处置等情况的说明
C.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拟采用的方法和折旧额的说明
D.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资料
A.环境保护
B.节能节水
C.安全生产
D.一般生产经营
A.不征税收入
B.免税收入
C.各项扣除
D.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
A.核定应税所得率
B.核定所得税税率
C.核定应纳所得税额
D.核定应纳税所得额
A.备用金
B.差旅费
C.工资
D.劳务费
A.单位撤销、合并、结清账户时,应将剩余的空白支票填列一式两联清单,全部交同银行注销
B.若已签发的现金支票遗失,要向银行申请挂失
C.不得向任何单位出借空白支票
D.收款单位接受支票时应认真鉴别支票的真伪,并注意支票的日期,辨别是否为远期、过期的支票,并检查背书的连续性
A.两
B.三
C.四
D.五
A.财政拨款
B.基本支出
C.项目支出
D.基金收入
A.准备
B.报基本数字及正常经费需求
C.下达公用经费标准及控制数
D.批复预算
A.部门收入预算
B.部门支出预算
C.基金收入
D.基金支出
A.科学论证
B.合理排序
C.追踪问效
D.滚动预算
A.约束性
B.连续性
C.间断性
D.不同偏好
A.从编制范围看,部门预算涵盖部门或单位所有收入和支出,将各类不同性质财政资金统一编制到使用资金的部门,使部门预算内外资金有机的结合,确保预算资金的完整
B.从编制程序看,部门预算是汇总预算,从中层预算单位编起
C.从细化程度看,部门预算既细化到了具体单位和项目,又细化到了按预算科目划分的各支出功能
D.从合法性看,部门预算必须在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前提下按财政部门核定的预算控制数编制,预算在呈报上级部门前,必须经单位领导同意;财政汇总的预算草案在上报人大前必须报经人民政府批准
A.一个部门行使的各项职能所需的经费保障全部在一本预算中反映
B.一个部门所有资金全部编入一本预算
C.预算从基层汇总编起
D.预算从高层汇总编起
A.人员经费实行工资部分统一发放
B.公务员费用采用公务员卡进行报销
C.部分公用经费和项目预算实行政府采购制度
D.在支出执行上,严格工作流程,严格规范财政资金的申请、分配、下达、使用的业务程序,实现依法管理,规范运作
A.公共服务安全
B.社会事业发展
C.经济事务投资
D.收入分配调节
A.预算从基层汇总编起
B.部门预算的批复具有及时性
C.一个部门所有资金全部编入一本预算
D.一个部门行使的各项职能所需的经费保障全部在一本预算中反映
A.财政预算拨款
B.预算外收入
C.基本支出
D.项目支出
A.一
B.二
C.三
D.四
A.季度
B.半年度
C.年度
D.跨年度
A.三
B.四
C.五
D.六
A.全面
B.规范
C.及时
D.公开
A.政府预算以跨年度政府财政收支计划的形式存在
B.政府预算是不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
C.政府预算反映政府集中支配财力的分配过程
D.政府预算是政府调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A.“一上”指建议数
B.“一下”指控制数
C.“二上”指草案数
D.“二下”年末预算数
A.总指标管理
B.人员指标管理
C.分口指标来源
D.单位指标分配
A.人、财、物、信息
B.人、财、物
C.人、财、信息
D.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