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资料找试卷就是这么简单
快捷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考试资料首页> 公务员省考> 行测

互联网江湖,永远不缺风口。2018年伊始,直播答题迅速成为全民娱乐,一批“撞脸”的APP几乎同时出现,参与人数与专场奖金均进入百万量级。有人说,这是一场知识“买卖”的狂欢。知识消费,挺好。这种手机版“开心辞典”,在直播平台上爆发出新的生命力,是一次不错的创新尝试,但仔细一想,知识“买卖”就是一种买卖,只是它穿着知识的外衣,通过娱乐的方式,打着商业的算盘,玩着资本的游戏,收割着用户的注意力。

进入移动互联时代,中国在互联网应用上的创新取得了惊人成就,外国人眼中的“新四大发明”中,就有3个来自互联网,创新活力可窥一斑。然而,“一窝蜂式创新”同样存在低质化、同质化竞争反复出现,每当新风口出现,大家蜂拥而入,但模式基本相同,门槛低,比烧钱,却较少顾及更完善的体验、不一样的设计,以及持续创新能力的培育,全民答题热就面临这样的担忧。

烧钱时,一窝峰进入;没钱了,一窝蜂散去。大浪淘沙之后,气短力竭的玩家黯然退场,活下来的选手再瓜分地盘。这样的竞争很“市场”,但就是这样的“一窝蜂”,很容易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和社会治理成本的激增。产生的后果,不得不由我们所有人来承受,正因如此,许多所谓创新在走红的同时,吐槽和质疑纷飞伴舞,也在情理之中。

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心相交,友不失矣。火热的知识消费模式,需要更高的知识含量;互联网应用的创新,也需要更加走心。否别,利尽则友散,所谓的创新产品也就如浮萍一般,__________。

能从第三段文字得出的结论是

  • A.直播答题因其自身的缺陷而遭到吐槽和质疑
  • B.直播答题将在爆发式野蛮生长后被政策严管
  • C.知识竞猜节目不会成为大众娱乐的主流方式
  • D.互联网业没有不靠撒币就能生存的商业模式
上传者:舍得老师 查看答案数:40122
相关推荐
7天畅享卡
¥9.80
季卡
¥49.90
推荐
年卡
¥99.80
paylogo
支付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