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资料找试卷就是这么简单
快捷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考试资料首页> 公务员(国考)> 申论

材料四

北山县风河村沿溪而建,村史数百年,村尾的廊桥也已年过百岁,溪流两侧遗存的民居楼一字排开,多数为明清古建筑,都有百年以上的历史,虽空置残破,但整体风貌保存完好。

曾几何时,风河村的年轻人外出务工,迁居县城、省城,村里只剩下老人孩子。像风河村这样的村子在北山有很多,“北山‘底子’薄,发展只能立足于自身优势。”一位领导回忆起当年决策时说,北山的“优势”,就是传统村落群。

2015年北山县聘请文创专家张清担任县传统村落文化创意总策划,他提出“先改变村民理念,激发创造力,再吸引‘新村民’,同时整体规划古村落环境,最终形成创意产业村落”的想法。

风河村打算趁此机会,以村里的古建筑村落和廊桥为依托,发展村落文化创意产业。但是这一想法在村里并没有激起多大的波澜,有不少村民戏谑,“就咱们这山脚旮旯,还能整出啥创意来?”“谁愿意到我们这穷乡僻壤来?”

为了获得村民的认可和支持,风河村的党员干部主动上门跟村里的老人们沟通,向他们了解风河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同时也跟他们耐心地讲解(材料不全待完善)。

以规划为指引,在张清团队的协助下,风河村创办了文创基地“广泰艺术城”,先后在两个地方试点“人人都是艺术家”项目,为村民、游客提供免费油画学习。同时,村里还提供场地和材料,动员村民充分发挥各自所长,将剪纸、雕刻、手工编织等传统工艺展现出来,村民们制作的手工艺术品还可以通过村级平台向外展示并售卖。这不但激发了村民的热情,还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打卡。

随着艺术元素的植入,古村旅游风生水起,“广泰艺术城”吸引了众多艺术爱好者纷至沓来,目前已陆陆续续接待国内外驻学人员2万多人次。

这一切,冯皓成也看在眼里。冯皓成是风河村第一位“新村民”,他长期从事文艺相关工作,一直在寻找“梦中桃源”。2017年8月底,冯皓成从南方老家辗转来到风河。空置老屋不少,村里也欢迎他留下来,但难就难在老屋早已不适合居住。要拆,业主们不肯;修缮,太贵,工程还复杂繁琐。

两难之下,风河村摸索出了“传统村落建筑租养”的办法。一是村委统一与产权人签订租赁合同,流转老屋的使用权和经营权。二是“新村民”作为老屋承租人同村委会签订租赁合同。三是老屋的现代化改造设计由专业团队免费提供,修缮费用由村里垫付,“新村民”分期支付。

在此期间,村里还对村容村貌进行了复古整体规划设计,实施“乡村提升工程”,提升村落环境,增加文化设施,完善基础设施等,使得古村恢复了古老味。

于是,冯皓成选定了两栋溪边老屋,一栋运营书屋,另一栋则用来运营咖啡屋。2017年10月,冯皓成的书屋和咖啡屋先后开业运营。3年来书屋兼营民宿、书籍收藏、文创器物等,已获利20万元,咖啡屋运营3年已基本回本。

古村落、古村居的传统环境,以及第一批“新村民”取得的成果,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到此从事互联网文创产业。创业需要空间,空置的老屋派上了用场。如今的风河拥有书屋2家、咖啡屋5家、音乐厅1家、美术馆2个、艺术教学中心1个,艺术共享空间和工作室22家,图书馆1家,尚有多家艺术空间正在建设中。

现在,“新村民”在风河村所从事的文创产业已覆盖影视、传媒、音乐、美术等多个领域。文创产业的愈发兴旺带来的是乡村旅游的人气倍增。这一过程中,风河村变得更加有活力,对老村民的回馈也越来越多。

“从头到尾,老村民都是受益者。”村干部说,“在建设初期,村里的公共设施、‘新村民’认租的古宅都是由村委会雇佣老村民来修建、修缮的,这是他们不用外出打工,在家门口赚到的第一桶金。”后来游客越来越多,老村民又陆陆续续地跟“新村民”学习,经营起餐馆、民宿、小卖部之类,干得风生水起。如今,村里80%的餐馆是老村民开的,有一半的民宿是老村民开的。

“别人‘筑巢引凤’,而我们是‘引凤筑巢’。”有人这样评价。

问题四

根据“给定资料4”,请你谈谈北山县风河村是怎样“引凤筑巢”的。(30分)

要求:全面、准确、有条理。不超过400字。

上传者:舍得老师 查看答案数:59536
相关推荐
7天畅享卡
¥9.80
季卡
¥49.90
推荐
年卡
¥99.80
paylogo
支付0.00